近20年来,制冷空调制动化技术发展很快,除经典自控理论应用外,现代控制论.模糊控制技术.数字化控制.神经网络理论均开始应用于本领域。概括地说,目前制冷空调自动化工作已逐步转向计算机化.数字化。为了提高制冷空调设备的整体水平,各国均投入了大量人力.物力,研究制冷.空调设备的最优控制。美国.丹麦.德国.日本.俄罗斯.乌克兰.纳威等国均有一些著名大学与公司联手,在该领域的理论与实验上竟相研究。这20年来,该领域的国际会议与展览亦特别频繁.归纳起来国际空调制冷自动化的热点如下。
制冷冷水机的耗能在国际经济上的比重日益递增,在发达的工业国家,这一块能耗常占总能源的三分之一。20世纪六七十年代,制冷.空调装置的制动控制及安全保护系统设计,虽然也考虑了一般方法的制冷调节,但较多考虑的还是保证制冷,空调装置的各参数达到所要求的运行值兵保证安全运行,较少考虑全装置系统的合理匹配,形成节能运行。控制系统都是一个个独立的控制回路,列如蒸发器供液量控制.吸气压力控制0库温控制及制冷压缩机自身的能量御载调节等。
这类建筑由于空间大,布置风道矛盾不大,而且噪声要求较高,因而都用全空气低速风道系统。
空气处理采用喷水式和表面式均能达到相同的效果,但喷水处理在卫生方面更能令人满意。空气过滤同样是必要的,不仅能保护处理室的换热设备,提高场内空气的清晰度(视觉上的),而且对保护室内装修和座椅等的清洁也起到经济效果。
为了减少风机风压以降低噪声和在过渡季节利用新鲜空气,宜采用双风机系统,因为用单风机的系统,全年空调时,过渡季不太容易最大限度地应用新风的自然冷量。
空调冷源大都用机械制冷,有条件利用天然冷源的场合,应尽可能采用天然冷源,例如用深井水,通过冬灌夏用,可以获得与机械制冷相同的效果。深井水还可以预冷新风,然后进入制冷系统的冷凝器,这也是一种较经济的方案。此外,我过结合地下人防工程,利用地道风进行厅内降温,也取得良好效果,在我国有些地区,已经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。
为了减少设备的投资,采用机械制冷的方案时,可以设蓄冷水槽,这样可减少制冷机的台数。当采用直接蒸发式的制冷系统时,则可在厅内直接蓄冷,场内气温也可比设计温度稍低,随着人员进入,逐步达到标准的温度。近年来,国内外已在发展冰蓄冷技术(代替水蓄冷),如温州体育馆已采用冰蓄冷装置。
这类建筑物冬季满场后,一般不需要大量热量,往往是送风温度低于场内温度,仍是起消除余热的作用,因而暖气负荷主要是满足预热观众厅的要求。有条件采用空气热源或水热源的热泵装置时,这类建筑可在冬季设置热泵系统。
剧院、会场建筑空调系统的划分,应考虑室内参数是否相同,使用时间是否统一。一般舞台和化妆室可合成一个系统,观众厅根据容量和调节的要求,可以用一个或多个系统,也可在一个系统的分支管上考虑用再热器调节。 |